香港的「快修」

Date: 2018-11-16 - 2018-11-29

開幕:2018年11月16日 週五 6pm
展覽日期:2018年11月17日-29日(1pm - 8pm,週一除外)
展覽地點:CCCD Artspace - 碧波押 (九龍油麻地上海街404號地下)

 

藝術家:BILL AITCHISON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講座:由 「快修」 到行為藝術到戲劇到文化旅遊 —— Bill Aitchison 的藝術旅程
時間:2018年11月17日 週六 3pm-5pm
地點:CCCD Artspace - 碧波押

 

講者:Bill Aitchison

 

藝術家闡述:香港的「快修」


香港是一個大城市。我可以選擇很多很多的故事和主題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,而在所有這些主題之中,我選擇了「快修」,一個卑微不常為人所注意的現象。「快修」一般被認為醜陋,不受歡迎,微不足道且不盡如人意,在審美和道德上都不受人讚賞。然而「快修」無處不在,就像雨後的蘑菇。有人的地方就有「快修」。它們在城市的背後湧現,它們像野火一樣在夾縫間蔓延,如果你仔細觀察,甚至可以發現它們坐落在現代城市閃亮的鋼鐵和玻璃幕牆之間。那麼,這種備受輕渺的創意又是如何成為這個城市美學(無意識的)如此重要的一部分的呢?

 

我來自的家庭,有軍事工程師,有建築工人,有礦工。所有這些職業都有一個共同點,至少在英國如此,就是看重實用性多於外表。 雖然我選擇不投身這些職業,但這些長輩耳濡目染的影响令我一直以來非常尊重實用的創意。從他們身上我学到好的「快修」可以是美的東西。這種美不是在畫布上自由藝術創意的表達,「快修」通常是人們為了解决一个具體的實際問題,因地制宜的產物。儘管如此,「快修」仍然是有創意的。

 

正如不是每個雕塑家都可以成為米開朗基羅,並不是每個「快修」都值得讚賞。「快修」歷來不受重視終究是有原因的。然而,即便是那些比較業餘的「快修」,也值得引起人們的關注甚至挑起一些同理心。較為粗糙和更具創意的「快修」的共同之處在於,它們都顯而易見是人們的手作產物。當我看一件「快修」時,我不僅看到各種各樣的塑膠樽,電線,膠帶和紙板,我還看到一個「快修」行者。我看到他們遇上的問題,他們手頭擁有的材料以及他們想出來的解決方案。簡而言之,我看到了一個故事。在一個充斥著試圖抹去地方性的國際品牌(如7/11)的城市,這些堅定地土生土长的「快修」,越发令人感受到活生生的煙火氣,也令我心滿意足。

 

雖然我懷疑這個展覽能够改變「快修」在香港的地位,但我希望它能提供另一個角度去審視它們。更重要的是,我建議大家仔細看看它們,說不定日後我們可能用得著這些「快修」行者提供的方法。不可否認,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都要進行一些「快修」吧!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講座:邊喥見過呢嚿石礅
時間:2018年11月17日 週六 7pm
地點:CCCD Artspace - 碧波押

講者:楚吉妮

 

自製水泥墩子不大引人注意,在大多數地方的街頭巷尾都有可能找到它們。與天然石頭不同,它們被人簡便地製作出來,再在各式使用需求中風化成石,像是現代社會中還未進化完全的原始工具,也有可能成為這個時代的遺留物在未來被回憶起。

 

小楚2014年從美術學院畢業後,覺得僅靠學校裡積累到的經驗還遠遠不夠拿來用於「設計」,近兩年她收集了不少路邊水泥墩子的圖像,自出版了一本《151個墩子》。聽起來這是有些無意義的觀察,並不那麼的「民間智慧」,但從中也可以牽出城市變遷、媒介宣傳對於人們認知變化的影響等等線索,有朋友曾說這些墩子就像另一種形式的「人民紀念碑」,上面的製作、使用痕跡是每位人民書寫的「碑文」。

 




Related Ev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