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區文化發展中心透過音樂研究、工作坊和社區樂團巡演等,輔助參加者將生活點滴、社區故事和關注的議題等編成屬於社區的主題曲,實踐「人人皆可作樂」
社區音樂由英國社區音樂團體More Music創辦人 Pete Moser (獲英國藝術協會嘉獎之知名音樂人)創立。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由英國引入社區音樂,多次邀請Pete Moser來港舉辦工作坊及課程,分享他的經驗和培訓本地導師。導師團隊由音樂人及不同專業工作者組成,擁有豐富經驗。
迄今為止,我們的社區音樂計劃曾三次成為康文署社區文化大使項目,例如2015五年的「區區音樂 唱彈香港」活動,就與葵青、黃大仙和深水埗的居民創作屬於其社群的主題曲,並作跨區巡迴演出及出版唱片,唱彈本土生活故事。
Part 1: 社區音樂
-
即使音樂根基及經驗不同,都可創作、演奏和欣賞音樂。
-
利用節奏與旋律遊戲,輔以形體、戲劇、文字、視覺藝術等不同媒體互相配合,讓任何人也能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。
-
以音樂探索自我。在個人層面上,參加者以歌聲發出心聲,進一步共同創作,以音樂彼此了解,成為同行者。
- 在社區層面上,不同階層、背景和年齡的社群聚首一堂,以音樂互相溝通,組織多元文化社區網絡。同時,欣賞音樂的過程中,參加者會聆聽不同社群的聲音,促使我們換個角度,重新認識社區,探索它的不同脈絡。
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全力自資推動社區音樂,歡迎公眾丶團體丶參加者捐款支持
請點擊傾聽社區音樂:
Part 2: 社區音樂 X 每月聚會
由資深社區音樂工作者Andrew Liu召集,成員包括音樂人,教師,社會工作者,治療師和任何有興趣體驗/利用社區音樂的人士。歡迎任何朋友參加定期聚會。
CCCD將不定期進行培訓,希望參加者慢慢演化成成熟的社區音樂團隊,一起發展不同計劃。Pete Moser將不定期來港,與本地網絡參加者見面,並進行研討或工作坊。
Part 3: 社區音樂 X 工作坊 - 共融活動、工作坊、員工培訓、義工培訓、退修活動等
工作坊目標:(可以包括:)
- 參加者可體驗以簡單的樂器營造旋律及組合,隨心哼出音符或字詞,即可創作出不同的樂章, 抒發感受/發聲
- 透過小組樂章創作及協商分工,共同演繹團隊作品,推動同學表達意見及共同參與。
程序簡要:
- 認識及實驗旋律變化的可能性及營造的氣氛
- 探索樂器小型合奏的效果及樂趣
- 透過半完成歌曲﹐提供開放的空間讓同學填上字詞,抒發感情
- 小組合作撰寫主題樂章
我們的活動富有彈性,因應每個情況而設計內容
- 人數:8 至 200人 不等
- 可調節的活動長度和特定主題
- 獨一無二的經驗和作品
如我們正展開新的社區音樂項目「飲茶作樂-深水埗之生命儀式」,目的是整理深水埗區內的民間音樂,再透過工作坊和巡演,促進居民了解身處社區的傳統文化風俗。研究過程中,我們發現了地水南音、客家聖詩、船夫曲等。
計劃簡介:
Part 4: 社區音樂 X 表演
表演------請點擊傾聽社區音樂:
Part 5: 社區音樂 X 音樂治療
特別是華燈遍遍下的香港,城市人生活節奏急促,生活壓力大,不同社群的人雖在城市中共同生活和工作,心聲和需要有時未被聆聽和正視。
-
音樂治療師可從音樂活動中評估參加者的心理的狀態
進一步轉介需要專業治療的朋友,為個別人士再進行情緒的疏解和開導,達致心理治療的效果。
-
「共同作樂」中讓參加者以詞發聲
參加者親自編曲作詞,憑歌唱出各種平日難以啟齒的心事。音樂治療師再以其心理專業在活動過程進行個人輔導,連結整體參加者,製造同行力量。
三角志Dec Issue 社區音樂 x音樂治療
請點擊了解社區音樂意義,媒體報導 --
Part 6: 社區音樂 X 社區劇場 / 展望劇場 / Landscape Theatres 等
-
一人一故事劇場:深具歷史的劇場方式。透過互動即興演出重演觀眾的回憶,以不同角度呈現人生的重要時刻,整個演出將成為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回贈予分享故事者,並建立全場觀眾的情感聯繫。
- 社區音樂與社區劇場結合在「共同作樂」中讓參加者以詞發聲,參加者親自編曲作詞,憑歌結合社區劇場進一步即時演繹。
我們歡迎團體、非政府機構、學校,
查詢
- 公開演講、NGO/ 到校工作坊、表演 、國際交流報價
- 贊助每月聚會 、公開演講、NGO/ 到校工作坊、表演、國際交流
- 由於活動由本中心自資經營社區音樂, 建議公眾丶團體丶新來的參加者捐款以支持營運
電話:(852) 2891 8482, (852) 2891 8488
傳真:2891 8483
電郵:cccd@cccd.hk
網站:www.cccd.hk